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51.我不仅能凭木星灵的靠近和流注的温柔和甜蜜,还能凭以下事实认出他们的同在:他们的流注尽可能地施加在我脸上,使我笑容满面、开朗愉快,并且在他们同在期间一直这样。他们说,当他们造访他们星球的居民,以这种方式想要赋予他们安宁和衷心的喜悦时,就会把这种愉快的表情传给他们。我能感觉到他们所赋予的安宁和喜悦充满我的胸腔和内心。它将造成干扰和烦忧,并使头脑充满各种情绪的对未来的欲望和焦虑一扫而空。我通过这种方式能确定木星居民过得是哪种生活。各个星球居民的性质从来自那里的灵人的性质就能得知,因为每个人死后都会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;当他成为一个灵人时,仍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。我发现,他们拥有祝福的状态,甚至拥有一种更为内在的幸福。我通过觉察到他们的内层没有向天堂关闭,而是打开而发现这一点;内层越向天堂打开,他们就越容易接受神的良善,这良善伴随着祝福和内在的幸福。那些不按天堂的次序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,他们的内层关闭,他们的外层则向尘世打开。
4901.“约过了三个月”表一个新状态。这从“三”和“月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三”是指完整之物,因而是指末后,同时也指首先,或是指结束,同时也指开始(参看1825, 2788, 4495节);“月”是指状态(3814节)。因为就内义而言,所有时间段都表示状态,如小时、天、周、月、年、世纪。构成这些的时间段,或说这些时间段的细化同样表示状态,如正午、傍晚、夜间、早晨,也就是一天四个时辰;再如夏天、秋天、冬天、春天,也就是一年四季;以及生命的各个阶段,如幼儿期,童年期,青年期,成年期和老年期。所有这些时间段,以及其它时间段都表示状态。至于是何状态,可参看前文(4850节)。
时间段之所以表示状态,是因为这类时间段在来世并不存在。诚然,灵人和天使的生命似乎按时间顺序向前发展;但时间段对其思维的形成不像对世人思维的形成那样起任何作用。确切地说,其思维来自生命的状态,无需时间观念的帮助。这类时间段表示状态的进一步原因是,其生命的发展并不区分为不同的年龄段;事实上,他们在那里不会变老,那里也没有天数或年份,因为他们的太阳,也就是主,总是升起,从不落下。因此,进入他们思维的,只是状态及其发展的观念,而非时间的观念。在人的感觉面前出现并存在的事物才是他们所获取观念的源头。
这些事看上去定然显得自相矛盾,只因人的每一个思维观念都有些许时空之物附着于它。他的记忆和回忆,以及他的低层思维都来自这个源头,其观念被称为物质的。不过,这类观念所出自的这种记忆在来世处于休眠状态。来世之人都运用其内部记忆及其思维观念。从这内部记忆所流出的思维没有附着于它的时间和空间,取而代之的是状态及其发展。正因如此,时间段与这些相对应,并且由于这种对应,在圣言中,时间表示状态。人有一个适合他在肉身期间的外部记忆,也有一个适合其灵的内部记忆(2469-2494节)。
“约过了三个月”之所以表示一个新状态,是因为“月”(世上的时间也被划分为月)表示状态,“三”表示末后,同时表示首先,或表示结束,同时表示开始,如前所述。由于在灵界,状态不断从一个发展到另一个,因而每个状态的末后或结束都包含下一个状态的首先或开始,从而形成一个连续序列,故“约过了三个月”表示一个新状态。这也适用于教会,教会就是灵界,或主在地上的国。一个民族当中的教会的末后总是另一个民族当中的教会的首先。由于末后以这种方式延续到首先的,故经上数次论到主说,祂是末后的,是首先的(如以赛亚书41:4; 44:6;启示录21:6; 22:13);以此在相对意义上表示持续之物,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永恒之物。
1860.“幽暗出现的时候”表示当仇恨取代仁爱时,这从“幽暗”的含义清楚可知。在圣言中,“黑暗”(darkness)表示虚假,而“幽暗”(thick darkness,或译为幽冥)表示邪恶,如接下来所解释的。当虚假取代真理时,就会有“黑暗”;当邪恶取代良善,或准确地说,仇恨取代仁爱时,就会有“幽暗”。当仇恨取代仁爱时,这幽暗如此之大,以至于这人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它是邪恶,更不知道它是如此大的一个邪恶,足以在来世把他推下地狱。事实上,那些沉浸于仇恨的人在仇恨中感觉到某种快乐,可以说从中找到生命。这种快乐和生命本身具有这种效果:他几乎不知道别的,只知道仇恨是良善。凡迎合一个人的感官享受和欲望的东西,因仰合他的爱,所以他都感觉为良善,甚至到了这种程度:若有人告诉他,它是属地狱的,他几乎难以相信;若告诉他,这种快乐和生命在来世会转化为粪便和尸体的恶臭,他更难以相信。他尤其不相信他正在变成地狱的一个魔鬼和一个可怕形像,因为地狱只有仇恨和这类魔鬼般的形式。
然而,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可以知道这一点,因为他若要描述或表现仇恨,或能以某种方式把它画出来,只会利用魔鬼般的形式,就是那些活在仇恨中的人死后也会变成的那种形式而如此行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这种人仍能声称,在来世,他们会进入天堂,有些情况下仅仅靠着说他们有信,就能进入;而事实上,天堂只有仁爱的形式,仁爱的性质可从经历看出来(553节)。让这些人认真想一想,这两种形式,即仇恨的形式和仁爱的形式,如何能在同一个地方和谐共处呢?
“黑暗”表示虚假,“幽暗或幽冥”表示邪恶,这一点可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;以赛亚书:
看哪!黑暗遮盖大地,幽暗遮盖万民。(以赛亚书60:2)
约珥书:
这地所有的居民都要战栗,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,一个黑暗、幽冥的日子。(约珥书2:1-2)
西番雅书:
那日是震怒的日子,是荒废和凄凉的日子,是黑暗和幽冥的日子。(西番雅书1:15)
阿摩司书:
耶和华的日子,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?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在里头吗?(阿摩司书5:20)
在这些经文中,“耶和华的日子”表示教会的末期,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;“黑暗”表示虚假,“幽暗或幽冥”表示邪恶;所以经上提到了这两者;否则,这只是重复同一件事,或毫无意义地堆砌词语。然而,在原文,用来表达本节中的幽暗的那个词语包含了这两者在里面,即虚假和邪恶,也就是产生邪恶的浓密虚假和产生虚假的浓密邪恶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